求是创新,做有情怀的药学人-天津药物研究院有限公司挂职有感
本人王鹤怡,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辅导员,于2020年7月-8月,赴天津药物研究院有限公司党群工作部和人力行政中心进行挂职锻炼。一个月的工作经历让我对医药行业现状、发展趋势,企业的用人需求、人才培养体系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我未来指导学生就业有很大帮助。在此,非常感谢学校、学院领导以及公司的同事、校友对我工作的帮助和支持。
一、挂职单位情况简介:
天津药物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药研院)始建于1959年,是原国家医药管理局直属的全国综合性医药科研单位之一。2018年通过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成为招商局集团旗下现代研发型制药企业。
药研院有良好的平台,建立了“释药技术与药代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药现代制剂与质量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以及9个天津市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有优秀的人才队伍,拥有一支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昌孝领衔,涵盖药物合成、中药新药、药物制剂、药物分析、药物评价等领域的专家团队。积极推动我国医药领域高端人才的培养,与10余所高校设立硕士、博士培养点、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为全国药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示范基地。药研院有丰硕的科研成果,累计完成国家级和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200多项,取得科研成果700多项,为社会奉献了诸如速效救心丸、寿比山、麻仁软胶囊、地佐辛、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等一大批知名好药。
当前,药研院着力打造新药研发、技术服务、生产销售三大核心业务板块,形成药物发现研究、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产业化上市营销四大配套体系,业务领域和技术优势涵盖了药物研究全学科、产业发展全链条,形成了覆盖全国及部分国外市场的营销网络。
二、工作故事:
见证签约,再续前缘——从1895年招商局参与创办北洋大学堂,到2000年天津大学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成立,天津大学与招商局集团以及药研院一直有着深厚的渊源。我很荣幸,在挂职期间,参与筹备、组织天津药物研究院与天津大学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搜集整理签约需要的材料,见证了天津大学与招商局集团以及药研院再续前缘。未来,我校将与天津药研院从医药研发、人才培养、学生就业等领域进行合作。我校与药研院的合作是产学研融合的一次积极互动,是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作为药学院的辅导员、天大人、药学人,我非常希望能借助这次战略合作,为我们天大学子、医药学子寻找更多学习锻炼的机会,帮助他们找到职业发展方向。挂职期间,我深入调研药研院的用人需求和人才培养体系,了解我们天大校友在药研院的工作情况,同时调研在校高年级学生对医药行业的了解程度并指导他们尽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与院士零距离,面向专业前沿——在药研院一个月,我就参与了三场院士讲座,四场专家讲座,高质量的培训内容,宝贵的工作经验分享,让我进一步了解到医药行业的发展现状、未来趋势,医药产业当前的转型发展所面临的压力、需要的人才,以及如何抓住时代机遇趁势而上。从宏观到微观,从国家到民生,从企业到个人,这样系统又专业的分析指导让我收获颇丰,对我未来指导学生规划个人发展路径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未来,我会继续保持和药研院的沟通交流,让在校学生也能得到行业专家的分析指导,能深入了解时代所需,尽早找到感兴趣并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换位思考,反观人才培养——我组织参与了2020年新员工培训,培训覆盖公司全体新员工,其中研究生学历人员占41%,研发人员占比最高。药研院越来越需要高学历高素质的创新研发型人才,人才队伍也呈现出吐故纳新、生生不息的发展势头。近年来,天津大学有近60名优秀毕业生来到药研院,从事药物研发、质量保证、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其中,药学专业和化工专业的毕业生占比最高,达69%。公司部门负责人们普遍表示,天津大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高,学习能力强,专业视野广,有情怀,能干事。68%的校友在研发部门工作,86%的校友已经在药研院工作5年以上,其中27%的校友已工作十年以上。这些充分体现出我校人才培养的优势。医药行业的科研,特别是创新药的研发,要耐得住寂寞,坚持不懈地努力。我们天大人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坚持为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贡献天大力量。
与校友交流,忆北洋时光——挂职期间,我采访了十余位在职校友。每当提起在天大学习的时光,校友们的怀念与感恩之情溢于言表。天大良好的平台、丰富的资源、优秀的教师团队、浓厚的科研学习氛围,让他们打下了扎实的专业基础,锻炼了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找到了感兴趣的科研方向,拥有了广阔的国际视野。兴学强国的使命、实事求是的校训、严谨治学的校风、爱国奉献的传统和矢志创新的追求,早已不知不觉地融入到校友们的血液中,化为他们的行动指南。他们奋战在科研一线,攻坚克难,勇攀科研高峰;他们致力于解决国家、人民的急需,为社会贡献好药。毕业以后,校友们也一直在关注天大的发展,经常回到母校与导师、师弟师妹们交流。在建校125周年之际,校友们表示,希望天大学子能脚踏实地,坚持创新,勇于探索,把天大建设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大学。
三、个人感悟和寄语:
刘昌孝院士在一次院内讲座上曾说,中国人要把药瓶子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药。如今,创新药的研发不仅是满足临床需求、惠及民生,也是强国的战略性需求。从事医药行业,既要脚踏实地,又要仰望星空。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也要了解医药行业的发展趋势,国家、社会的发展需要。
在和校友沟通时,我发现,越早设定清晰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越能更快更好地适应职场,为公司、为社会创造价值,实现个人价值。在校阶段是最宝贵的职业探索阶段,同学们要勇于尝试,充分利用好学校、学院的资源,了解用人单位的所需,明确自身的特质,探索感兴趣并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主动到企业实习,实地了解企业的运行模式、行业的发展趋势;积极参与就业指导中心以及学院举办的求职类培训讲座,了解招聘要求,尽早准备;学会独立思考,对自己有清晰的认知,衡量自身的综合素质,有针对性地去探索尝试。
新时代、新挑战、新机遇,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行稳致远,我们新一代的药学人要担负起新时代的使命和担当,稳扎稳打、脚踏实地,学好专业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关注国家人民的急需,用专心、恒心、决心为健康中国贡献天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