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背景与意义
在当前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无人机技术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智能制造的重要载体,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无人机在测绘、农业、物流、应急救援等民用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化,在工业检测、科学研究等专业领域的价值日益凸显。
我公司目前具备专业的无人机技术积累,拟建立专业的无人机研发团队,不仅是为了顺应产业发展趋势,更是为了同高校一起搭建融合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平台。通过整合多学科资源培养具有系统思维和创新复合型人才,同时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的良性互动。
本方案着眼于构建一个精简而高效的无人机研发团队,以创新性、实用性、可持续性为导向,打造实用的技术研发与人才培养基地。
二、团队定位及业务分组
团队将立足于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致力于打造集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具体包括:
1)技术研发:无人机系统开发与改装、控制算法研究与实现及人工智能应用集成
2)人才培养:跨学科实践教学及产学研项目对接、创新创业孵化、技术技能培训
3)学术研究:发表学术论文并参与科研项目、申请技术专利借此和更多机构开展技术合作
团队业务架构围绕无人机全生命周期展开,构建了完整的技术研发体系。其业务如下:
组别名称 | 主要工作内容 |
1)信息收集与零件选购组 | 市场调研与技术追踪 |
2)控制软件开发组 | 飞行控制算法开发(含地面站软件开发) |
3)电子设计与 PCB 工作组 | 电路设计与仿真 |
4)机械结构设计组 | 3D 建模与结构设计(含 3D 打印工作台建立) |
5)仿真测试与 AI 训练组 | 3D 环境建模与仿真(飞行控制算法验证) |
6)实飞测试组 | 飞行测试规划 |
三、人员构成
岗位名称 | 主要职责 | 兼职方向 | 知识要求 | 适合专业 |
指导老师 / 团队管理 (1 人) | 技术路线规划、团队管理协调、对外技术合作 | 控制算法开发 | 控制理论与应用、项目管理能力、系统架构设计 | 自动化、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电子工程 |
软件开发 工程师 (1 人) | 飞控软件开发、地面站开发 | AI 算法实现 | 编程语言(C++/Python)、实时操作系统、机器学习基础 | 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人工智能 |
电子硬件 工程师 (1 人) | 电路设计、PCB 设计 | 结构设计辅助 | 模拟 / 数字电路、PCB 设计软件、硬件调试技术 | 电子工程、通信工程、电气工程 |
机械结构 工程师 (1 人) | 机械结构设计、3D 打印应用 | 装配与测试 | 3D 建模软件、结构力学、材料科学基础 | 机械工程、航空航天工程 |
测试工程师 / 飞手 (1 人) | 飞行测试、数据分析 | 仿真 测试 | 无人机驾驶技术、测试方法论、数据分析能力 | 自动化、航空航天、电子信息 |
实习生 (若干) | 辅助整理课程资料、参与课程学习(详见培养方案)、参与软硬件研发、参与专利、软著、论文撰写 | -- | 基础不限; 需要有学习热情和工作韧性; 有相关技能及专利论文撰写经验更好。 | 专业不限; 以上专业更好。 |
本文仅介绍初期团队人员组成。一期团队采用精简高效的人员配置模式,组成规划为首席/管理1人,成员4-6人,实习生若干。其中人员可多岗位兼职。详见下表:
*相关产品宣传、高难度环节软件部分开发和团队管理由专业公司协助;
四、实习生要求及任务说明
实习生在团队中充当预备成员的角色,在实习生毕业后可以留在团队中继续学习和工作,因此对实习生要求如下:
1)对无人机产业技术、硬件组装调试、电路设计、无人机驾驶等有兴趣有热情,勇于创新;
2)有工作韧性,可以承担对未知领域研发的压力;
3)能长期进行该领域的学习和工作,愿意留在无人机行业,愿意留在天津工作;
4)分为远程实习和现场实习,现场实习内容更多且可以接受现场指导。不能来现场的可以申请远程实习。现场实习原则上一周至少3天,如果需要更为弹性的现场实习时间也可以接受协商。远程实习采取完全弹性实习时间,以完成任务目标为导向。
实习生的任务角色包括以下内容:
1)文案制作:包括辅助整理无人机课程资料、专利软著论文撰写、产品宣传文案撰写等,接受远程实习;
2)软硬件研发测试:包括硬件DIY组装、软件研发测试等,一般不接受远程实习;
3)网站及3D图形开发:包括各类网站、信息系统的研发、3D及2D图形引擎的研发、建模,模拟仿真等,一般不接受远程实习;
4)产品推广及团队支持:包括参加软件展会、跟客户沟通及演示、团队硬件采购等,一般不接受远程实习。
上述实习角色,现场实习和远程实习在岗位要求、实习补贴上有所差别。具体任务角色在实习生进入团队之后,由企业负责人按照实习生能力和意愿确定。
简历投递邮箱:bitech2000@sohu.com
咨询电话:15522518976 张老师,13502108830 史老师
五、保障措施
在组织保障方面,团队将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制定清晰的岗位职责和考核标准,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通过定期的工作会议和技术研讨,加强团队沟通和协作,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同时,建立项目管理制度,规范工作流程,确保研发工作有序开展。
技术保障体系包括硬件设施和软件环境两个方面。团队将配备先进的研发设备和测试仪器,建设专业的实验环境,为技术研发提供硬件支持。在软件方面,建立完善的技术文档管理系统和知识库,积累和传承技术经验。通过建立标准化的开发流程和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技术成果的可靠性和可复制性。